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
自嬰幼兒開始,父母多與孩童親近做互動,不僅可增加親子關係,更可有助於孩子的整體發展,如以下活動:
1. 利用搖籃或抱著孩子,輕輕搖晃。
2. 經常讓孩子趴著,可以有抬起頭的機會。
3. 多多擁抱,經常輕輕按摩他的四肢關節部位及做屈伸的動作。
4. 給予爬行、鑽洞等探索的機會,以鍛鍊腰及手的力量。
5. 多多撫摸孩子的肌膚,玩抓癢的遊戲。
6. 玩積木遊戲
7. 玩沙、玩水
8. 在草地上跑、滾、翻跟斗、玩球。
9. 盪鞦韆、蹺蹺板、攀爬、走平衡木、滑梯、球池。
10. 騎腳踏車。
透過以上活動,可以促進兒童神經肌肉發展,還可提高關節的運動靈活度,發掘自我身體形象,當然如果可以有一些感官訓練的教具輔助,更有助於相關感官的訓練成效。
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:有以下四種活動訓練.
一、觸覺活動
1. 用大球或厚棉被在趴姿下滾壓其身體四肢,或坐在搖椅上可使安靜下來。
2. 在鋪地毯或毛毯的斜坡上側翻滾。
3. 手伸入觸覺箱內找尋玩具(觸覺箱內裝各式豆子、米粒、通心粉、玉米粒、種子等)。
4. 玩黏土遊戲,例如將黏土做成各種動物形狀。
5. 玩手指畫(可以顏料、醬糊、砂等當材料)。
二、前庭本體覺活動
1. 溜滑梯(坐著溜下或趴著俯衝下來)。
2. 慢速規律性盪鞦韆。
3. 讓小孩坐在大球上,雙手扶住其腰部,幫他做上下彈的動作,或趴在大球上做上下彈。
4. 讓小孩趴在大球上,大人雙手抓住小孩的腿做來回向下俯衝動作。
5. 讓小孩趴在大球上,大人雙手扶住小孩的大腿或腰部,令小孩彎俯撿起地板的球或沙包,再抬起身將球或沙包投到籃子裡。
6. 趴在大球上做活動,如繪圖或拼圖。
三、促進兩側統合活動
1. 袋鼠跳或小白兔跳。
2. 船行前進,即長坐在地板上,以手或腳前後移動。
四、促進動作計畫能力
1. 大人手腳做出不同姿勢,讓小孩模仿。
2. 大人臉部做不同表情,或口部做出不同表情,令小孩模仿。
3. 大人以積木疊成不同模型,令小孩模仿。
4. 大人做出兩個(可依小朋友能力增加)步驟的動作,令小孩模仿。
感覺統運動合訓練的專案
一.由家長抓起兩隻腳卻令雙手撐地做狗爬式走路。
二.俯身在滑行板上往牆壁推接球。
三.俯臥在滑板上從斜坡俯衝下來。
四.分組在平地上快速滑動同時丟接 (塑膠保齡) 球。
五.在家長參與和稱讚協助下,可中長期每天打慢速躲避球, 踢緩
慢的足球。使手腳笨拙的學生不逃避遊戲活動,讓蟄伏的腦神經
開竅,軀肢全都靈巧起來,如此得以改善腦神經的身體形象,得
以跟別人遊玩和參加普通比賽,促進自信心和自尊心。
觸覺刺激親子游戲 觸覺依賴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觸覺刺激缺乏,所以要先適度滿足孩子對觸覺的需求,孩子對觸覺需求得到適度滿足後,就會逐漸改變其習慣,徐永博治療師建議爸媽可以在家中或遊戲場與寶寶從事以下的活動,對於孩子的依賴情況會有不錯的改善:
-
• 刷摩寶寶身體的遊戲:使用各種不同柔軟度的刷子,或不同質料的布,來摩擦寶寶的四肢、背部,強化及增加觸覺刺激的效果。
-
• 軟墊三明治的遊戲:用大毛巾或毛毯、棉被,將孩子包裹起來,滾動或輕壓孩子的四肢,以增加觸覺刺激。
球池中翻滾的遊戲:在有球池的遊戲場中,可在球池內藏東西讓孩子找,或在球池內 翻滾。
透過以上活動,可以促進兒童神經肌肉發展,還可提高關節的運動靈活度,發掘自我身體形象,當然如果可以有一些感官訓練的教具輔助,更有助於相關感官的訓練成效
參考來源:Yahoo奇摩知識+